您现在的位置: 新泰市青云中学 >> 教学科研 >> 校本培训 >> 正文

关注课改之体验:40分钟尽赏历代秋意境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06-04
 

 记者体验课改,感觉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并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核心提示

  今年9月起,备受关注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广东省全面推行。课改会为课堂带来怎样的变化,课改以后,高考也会改吗?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

  96日上午,本报记者走进教室,旁听了高一学生的一节语文课。在这节课上,老师与学生一起赏析了16首诗词,文化含量丰富,学生反应热烈。我们无意在这里提出新课改的教学“范本”,只是想从一个“点”上,展示新课改开始后,珠海的教师们所作出的探索。

  ■ 课堂实录

  课题:《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课)

  时间:200496日上午850分至930

  地点:珠海二中高一(20)班教室

  执教者:珠海二中语文教师潘尤国

秋诗秋词最惹人

  “秋天,常常是文人骚客歌唱吟咏的对象。在我国历代诗文中,秋天展现了不同的色彩和画面。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请同学们把自己在初中课内外学到的有关秋的诗句背诵出来。”潘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进入到一种兴奋状态。

  面对老师的问题,学生们在思考、交流、争论着,与此同时,也有学生大声说出了学过的诗句,潘老师边听、边提示,在学生说得差不多时,教师补充:“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里有‘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之句,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诗句。”

  在欣赏回顾了这些古典诗词名句之后,老师总结:“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写了秋天的萧杀凄凉,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那么,作为伟大革命家的毛泽东笔下的‘秋’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请大家结合下面几句诗谈谈面对‘寒秋’,毛泽东所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此时,教师交给了学生三首词:《采桑子·重阳》《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面对这些词,学生又议论起来: “在诗人笔下,劲扫落叶的秋风胜似百花争艳的春光,没有前面有些诗的萧瑟凄清的味道。”“即使在秋天,诗人也具有豪迈的气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毛泽东从秋风中汲取了力量,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听着学生的这些议论,潘老师面露满意神情:“毛泽东主席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

师生共赏秋之韵

  导入之后,进入了新课学习。教师首先补充了“词的文学常识”、“毛泽东诗词概说”并引入了毛泽东以下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清平乐·会昌》、《西江月·井冈山》

  在接下来的课文导析中,潘老师还结合“‘寒秋’的氛围”穿插介绍了柳宗元的“独钓寒江”的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超脱;在讲到词中描绘秋的意境时,潘老师用幻灯给学生展示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体会讨论“意象密集,组合有序”的意境构成。

脑海勾勒秋意境

  课文导析完成后,课堂教学似乎可以到了“完成课后练习”阶段了。但潘老师的“复习巩固”又与众不同,让学生大感新奇,也让一同听课的记者大感意外,潘老师娓娓地向同学们道出:“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通过脑海这个‘电脑荧屏’放映出来。”

  潘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无疑非常好奇,就照着老师的话做了起来,他们闭目想象着、沉思着、陶醉着……

  ■ 众说课改  

教师:学生尚需时间适应

  课后,记者采访了这节课的执教老师潘尤国。潘老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教后感受。

  潘老师说:“《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为毛泽东的代表作,一反往昔文人笔下的秋凉,而赋之以浓烈的色彩、深情的回忆、高昂的豪情。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意境,由文字到形象,由形象到情感,实非易事,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的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提高学生在比较中鉴赏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能力。

  4、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谈到这节课教后的感想时,潘老师说:“这节课总体上说是实现了我课前的预想,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我们也看到,有些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还不够,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不善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所以我们的这些高一新生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高中老师的教学。”

学生:方法新、内容多、学习易

  下课后,记者想听听学生的反馈。学生林琼香说:“老师备课很充分,老师补充的诗词,我能领会、理解,通过比较,我们对‘秋’有了一些认识,也似乎能看到伟人的风采。”学生钟文露说:“初中老师重讲解,高中老师重视我们的体会和领悟。老师在课堂上引入这些诗词,我基本都能懂,有个别地方不明白的,我打算课后问老师。”学生吕天元说:“老师上课感情充沛,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课文情境中,初中老师讲诗词时重解释,我们上课也只记下老师的解释内容。现在高中老师引导我们自己去领悟。我觉得潘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

专家:体现平等师生关系

  珠海二中潘尤国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按照新课改的标准,该如何评价?记者把这节课的详细教案传给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张陵教授和秦春博士。张陵教授的反馈意见认为:这节课体现了授课老师重视学生基础性学习的意图,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秦春博士评价说:这是一堂文化含量丰富的语文课。

  张陵教授说:“新课改强调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与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

  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这节课体现了授课老师重视学生基础性学习的意图,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秦春博士评价说:“这堂课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一改过去诗词分析课的解构倾向。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从整体分析的角度,内外勾联,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可以说,这是一堂文化含量丰富的语文课。此外,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与学生一样是赏析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从这堂课的详细教案来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点击数:1106次 【字体: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