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泰市青云中学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重点课题“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选项参考指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3-27
 

“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是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十一五”期间的重点课题,根据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为了更有效地诠释实施方案,方便各学校快速、准确的选择适合本校特点的科研课题,特制订本课题题目及纲要,供广大学校在申报本课题时选择参考。

1、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是:

第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要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科学管理能力。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教师体系就是要借鉴古今中外创新型教师优秀成果和经验,并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归纳,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

2、教师对综合课教学技能与素养的构建研究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简称综合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充分发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对综合课教学技能与素养的构建中主要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教师教育的学分制构想与研究

    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的继续教育。教师的职前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由正规高等院校(主要为师范院校)承担,大学实行的是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的学年制。而职后教育主要是新课程教材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也有一部分是续职前的学历教育。

教师教育主要是指职后(任职)的继续教育,完成好本职工作与继续学习成为一对主要矛盾。一方面,教师在职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任务,另一方面,寒暑假的时间相对有限,同时还要完成下学期的备课任务而要解决工学矛盾只能采取学分制。将教师教育教训的课程划分为若干模块和学分,累积相加,完成后即可颁发教育培训证书。

教师教育的学分制构想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

4、教师主体生命价值与重构的研究

马克思在论职业选择时,曾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名言: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独立地进行创造,正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本质方式,即使在生理学的层面上,生命的存在也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并以个体独立的方式,内在地完成新陈代谢这一生命物质转换的创造过程。人的智慧的发展,精神世界的丰富更是如此,没有人可以不通过个体的经验与独立的体悟,就能完成将外在的知识文化以及其他人的创新转化为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独立地创造,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本职写照。

只有将教师的自然生命与职业生命溶入伟大的事业中,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只有重构这样的生命价值,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价值永恒。

5、教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创新研究

新世纪德育创新的根本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校要设置各种服务岗位,让更多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要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为贯彻以上要求,就必须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走全面发展的道路,要使三个方面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所以开展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创新研究势在必行。

6、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专项研究

教师要教书育人,讲好每一节课,必须掌握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与开发。       为此,要建立起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库;各科考试试题库;各地方乡土教材库;学校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库;团队和班主任工作信息资源库;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库;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信息库等等。

只有全面、系统、可持续地把握好资源建设,对这种资源建设开展专项研究,才能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7、教师多元智能训练的研究

教师多元智能是一个在动态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课题。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第二、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第三、传播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第四、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优秀学生集体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组织管理自身活动的能力。第五、交往的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8、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职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意识。

追溯到19978月,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进一步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共八条:依据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敬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师德评价体系也将围绕着八条全面展开,其中的每一条都包含有丰富的内涵,都是需要系统深入进行研究的课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责、权、利三个方面的集中体现。责,意味着教师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权,意味着教师要调动、影响新一代的积极性,决定着他们素质的高低;利,教师做为一种职业,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师的利益是与社会整体、国家利益以及服务对象—学生的利益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将上述各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构建师德评价体系。

9、教师师德评价的多样性研究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她的评价具有多样性。有学者认为,强调教师师德的二重性,认为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师德是公民的普遍性与教师职业性道德的统一;其次,师德是教师做人的本色素质与充当教师的角色素质的统一;第三,师德是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统一;第四,师德作为精神文化,教师是认识和实践师德的主体与被规范和接受师德的客体的统一;第五,师德的为人师表形态,是德育内容自我对象化和活化与德育手段自身教化的统一。

还有的学者认为,师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其一,教育专门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应性;其二,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与育人要求的一致性;其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其四,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由于教育职业劳动有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师德的特点:第一,道德意识的高要求;第二,道德行为的榜样性;第三,道德影响的深远性。

师德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以下功:第一,师德对教师工作的规范作用;第二,师德对教师工作的动力作用;第三,师德对教育教学行为的调节作用;第四,师德对学生的榜样作用。

10、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中国加入WTO,教育作为服务性行业之一,也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对外开放。

    教师作为学校里教育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它的服务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大作用,教师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最终都将反映到其服务的对象—学生的发展上。

    教师要提高其服务意识,塑造自己的服务行为主必须做到:第一,要树立终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用我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第二,要掌握服务的本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要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第三,要具有服务的方法,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的管理方法,灵活自如地处理在教学和管理上出现的各种矛盾。

教育服务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服务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服务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11、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创建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

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说,创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建和谐校园必须要干群一致。学校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团结、合作、融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创建和谐校园必须要师生是校园的永恒话题。

创建和谐校园必须与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相互融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教师只有在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校园中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有施展才干的空间。

12、教师科学发展观的建立与研究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教师要在教育事业上有作为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一、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自己则要首先做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二、协调发展,教师在职业中要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协调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教师要重视在职的学习和职前与职后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3、教师创造学生公平就读环境的研究

    第一、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教育对所有公民都一视同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第三、坚持学生之间平等的原则,无论学生来自哪里有多少差别,但在接受教育这点上都是平等的。

    创造学生公平就读环境就是要在坚持上面公平和平等原则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是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和神圣使命。

14、教师教育督导的社会性研究

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督导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继续做好“两基”督导检查工作。主要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初中辍学率上升等问题。

第二、开展对教育热点、难点部门的督导检查和调研。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学校乱收费作为检查的内容之一。

第三、建立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加强督导机构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教师要围绕以上中心任务开展督导的社会性研究,并不断提出新理论、新方案,开创新局面。

15、教师与中国现代美育的研究

美育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四育之一,它不仅是艺术类教师的职业,也是全体教师之殊荣。-*

第一、教师的职业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早就盛满美誉。

第二、教师的语言美,教师课堂上优美动听的语言美,打动和征服千百万学生,使他们走上追求理想的成长之路。

第三、教师的行为美,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影响了无数青少年学子走上了成才之路。

第四、教师的心灵美,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是打开无数青少年学子心灵的灯塔。

第五、教师的风度美,教师更应该注意仪表,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风度,使学生们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只有综合以上五个方面,才能对教师与现代美育的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16、教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的是大教育观,他主张的教育是全人的、全面的和全程的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的,与本次课程改革的思想是一致的。陶行知指出在我国应当建立“川流不息的现代化”,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发展观。要实现这种现代化,必须培养“长久的现代人”。何谓“长久的现代人”?他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他强调了“双基”,将其列为“长久的现代人”的重要条件。

陶行知对现代化的全人的描绘,与课程的三维功能是一致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建立三个维度的课程功能观。第一个维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二个维度叫过程与方法。第三个维度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功能由一维功能转变为三维功能,这是教学目标的转变,即由学科本位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这也正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所以,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7、教师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教学”研究

第一、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二、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重视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区本校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配置标准,建设三网(计算机网、闭路电视网、广播网)合一的“城域网”。

第三、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

18、中小学“首席教师制”的建立与研究。(参考学校是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

19、教师培训“非常6+1”的建设与研究。(咨询研究人员是: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赵龙山老师)

20、教师奖励制度的改革研究

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都给予表彰和奖励。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全国或省级劳动模范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等。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奖励制度也由精神奖励为主过渡到精神奖励与物资奖励并重,乃至有变成主要以物质奖励为主的趋势。

对于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应区分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奖励。如在教学中或科研中较突出者,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高一级职称,这即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适当提高了其待遇。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可评为优秀班主任,并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等等。对于在新时期教师奖励制度如何进行改革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

21、教师身体素质与从事体育活动的研究

过去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讲,拥有一个良好身体是最重要的资本。

一些社会调查显示,教师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患病率、死亡率高于其他人群。这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身体素质与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研究。

由于教师,特别是中年骨干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的任务,加上家务负担较重,身体在超负荷运转,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减少,因而患病率较高,由于带病工作而引起的英年早逝时有发生,给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所以,对教师身体素质与从事体育活动的研究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也是势在必行的研究课题。

22、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工作压力之大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在教师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急躁、抑郁等情况也是属于正常的。为排除此种压力,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势在必行的举措。为此大力开展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除了上述22个课题之外,各学校要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能够从上述参考题中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更好,也可以自拟或论证新的课题,只要按照课题管理程序向总课题组报批或备案,都将与上述选题一视同仁,在评定课题成果、阶段性评奖和论文发表上都将公平对待。

点击数:1108次 【字体: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