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泰市青云中学 >> 教师园地 >> 教学随笔 >> 正文

20%与80%的思考

作者:青云一中…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3-24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依照学科特点先后有序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是备课的一个流程,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然而,这条流程在新形势下的进程如何?为此,我们对345位教师备课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是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精力划分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反思。我们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种:一是备课管理过分地注重教案篇幅、字迹、格式和数量,而忽视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过程(主观因素),使得教师们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书写教案上。二是教师任课门类多、任务重,也限定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致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参考备课手册(教案范本)和以往教案(客观因素)上。上述两个因素决定了教师备课精力的"二八开"。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对现有的备课管理形式进行必要的改革。目前,对教师备课的管理最常用、最基本的方式是由业务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检查的形式要么是翻阅备课本,看看字迹是否工整、数量是否足、有没有超前备课等等;要么是进行教案评比中的展览。所有这些做法都孤立地围绕备课本身,使教案成为能看能用的展示品,削弱了备课为教学服务的功能。科学的管理方法应将备课、上课、测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者的结合让教师树立整体意识,知道备是为了上,上是为了学,而要使学生学好,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备课质量要高,从而激发教师增强备课质量观,谈化备课的应检性。

  其次,要对备课本身进行适当的改革。现今的备课形式过于单调、过于刻板,讲求整齐划一,教师没有多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认为备课形式应依据学科特点而定,克服所有学科统一采用一体化的模式,鼓励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充分施展个性,教师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发展。教学不应该拘泥于格式,提倡既要有最基本的格式又要给教师留有一定的自由度,力求要格式而不要格式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一条是教案设计要具有鲜明的简洁性和强烈的实效性。教案反映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走向和依据走向所暂定的相应的策略,而不是教师主观臆造想当然的对白式的剧本。

  我们提倡在备课上教师的精力划分应将上述的20%与80%互换,在备课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教师应将8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剩下的20%用来落实教案。这样才符合认识规律,才能挖掘教师的潜能,才能使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点击数:864次 【字体: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